北大博雅讲坛第57期:科学的历史因真实而生动 听饶毅和黎润红讲述中国诺奖背后的故事

主题:诺奖光环下的中国科学
主讲人:
饶毅: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主编,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黎润红: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辛酸与荣耀——中国科学的诺奖之路》作者之一
活动时间:2016年5月28日15:00-16:30
活动地点: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102教室
主办方: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博雅讲坛、知识分子、当当网、未名讲坛、长安街读书会
协办方:腾讯思享会
活动介绍:
绝大多数科学家都很在意自己能否得到诺贝尔奖,因为诺奖是对他们在科学贡献上的最有力的褒奖。长期以来,中国科学界也一直期盼着诺贝尔科学奖能花落中国,终于,屠呦呦在青蒿素方面的研究帮助人们实现了这个梦想。然而这个诺奖的研究成果是在几十年前中国的特定时期,在当时的特定背景下,采用团队合作方式获得的。
在当今中国,是否还有适合诺奖诞生的土壤,饶毅教授以自己长期浸润在科学中所得到的感悟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主讲人介绍
饶毅:(主讲人一,40分钟)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哲学博士,西北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2007年回国,受聘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与鲁白、谢宇共同创办了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并担任主编。主要研究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爱好科学史研究。除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之外,他还撰写了大量的科普文章,并出版了《饶议科学》《辛酸与荣耀》等图书。
黎润红:(主讲人二,20分钟)
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史专业,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从事医学史研究。参与多个国家社科与中国科协老科学家采集工程的项目研究,从事青蒿素的历史研究7年余。主要参与编写了《仁术宏愿——盛志勇传》《呦呦有蒿》《523任务与青蒿素研发访谈录》《辛酸与荣耀——中国科学的诺奖之路》等。
活动形式:讲座+读者问答(互动环节30分钟)
主题书:《辛酸与荣耀——中国科学的诺奖之路》
图书全面、深入、客观地呈现了屠呦呦发现抗疟药青蒿素的科学背景和研究历程,与青蒿素研究一般历史记述不同的是,该书特别介绍了我国抗疟药研究先驱张昌绍先生的科研生涯以及20世纪40年代张昌绍研究发现抗疟药常山碱的故事。书中忠实地呈现了当年亲历者的回忆点滴,旨在让国人多方面了解青蒿素的研究历史,以及在抗疟研究中,两代中国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努力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上难以割舍的传承。
编辑:江南